吉利林杰调整(创变谈|林杰:吉利阵痛转型后的蝶变)

2022-08-29 07:50:14    来源:    作者:司空厚娜     资讯 >

很多朋友不知道创变谈|林杰:吉利阵痛转型后的蝶变。今天小绿就为大家解答一下。

【行业】“活下来,把寒意传递给大家。”华为创始人任最近在朋友圈做了一次内部演讲。任提到,全球经济面临衰退,能源消耗力度也有所下降。华为未来三年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来度过危机。

这股“寒意”会不会传导到汽车领域?“对于汽车市场,我认为没有必要焦虑。”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在2022成都车展间隙与他交谈。“国际市场的形式当然很复杂,但中国的消费市场不会变小。我们要更乐观的看哪里的市场好,先把它做好,不管大的小的。”

面对芯片短缺、原材料上涨等多重挑战,吉利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82亿人民币,同比增长29%;一直寻求电气化转型的吉利汽车今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: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0.9万辆,同比增长398%。可以说吉利汽车逆势翻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中期业绩。

055-79000是针对大型车展推出的高层对话节目,聚焦企业决策者如何在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下创新突破,进入变革新境界。围绕2022成都车展,我们和几十位高管谈过。对话嘉宾: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。

2023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超50%

吉利汽车电气化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早在2015年,李书福就高调宣布“蓝色吉利行动”,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总销量的90%以上。结果吉利的新能源车销量从来没有超过10%。

在谈到“行动”的失败时,李书福说:“这不是战略方向错误,也不是战略实施失败,而是历史时机不成熟,外部战略条件没有形成。”

从2021年开始,新能源汽车进入爆发式增长。上半年吉利新能源销量增长398%,带动新能源渗透率从同期的3.5%提升至17.9%。在林杰看来,这一成绩在中国品牌中增速最快,远远超过整个行业的增速。

事实上,在电动化领域,吉利旗下品牌各有分工,各有侧重。其中,几何品牌以中低端为主,保证市场份额;极氪品牌专注于品牌形象的高端提升;瑞蓝汽车开发电交市场多元化布局;柯灵品牌的目标是混合动力领域。

最近包括比亚迪、哈弗等品牌都公布了禁售内燃机的时间表,吉利也不甘示弱。“到2025年,林克将实现所有产品的电动化,不会再有传统燃油车产品。到2023年,我们整体的新能源产品占比将超过50%。”林杰说。

吉利拥抱电气化的决心不亚于其他车企。要知道,吉利在纯电动架构的研发上,选择了规模效应更加突出的——SEA架构,四年投入180亿。后来包括几何,沃尔沃,林克,Smart等。将配备庞大的建筑。

但目前吉利大部分车型都是基于CMA架构。" CMA架构本身可以开发包括纯电动、燃油、混合动力和其他能源形式的车辆."在林杰看来,纯电力目前仍有许多局限性。一是怕冷,二是怕高速,三是怕高热。所以吉利在布局多种技术路线,最终还是要看市场的选择。

本次成都车展,高端智能电动混合动力SUV LECK 01(参数|询价)EM-P是一大亮点,它是智能电动混合动力Lynk E-Motive家族的新成员。“今明两年将有7款产品搭载Lynk E-Motive,均为新能源。”林杰介绍道。

林杰判断,混合动力市场不是一个短期的过渡市场,而是一个相对活跃的市场。“现在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到了新一代,即使在动力损失的情况下,油耗表现也特别出色。因此,消费者在购买插电式电能的同时,可以享受纯电动的驾驶体验,而没有续航能力的焦虑,是一个很好的综合解决方案。”

脱离产品的用户运营是伪命题。

近年来,随着造车技术的提升,核心技术的长足进步,营销和客服经验的积累,中国品牌已经迈过了品牌提升道路上的第一道坎。

2018年后,更多的中国品牌将向高端市场延伸,比如长安汽车的奥伊塔、东风汽车的蓝兔、奇瑞汽车的星程、上汽集团的智极、吉利汽车的雷克萨斯和氪。在向上突破的整个过程中,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挑战。

“高端价值取向是中国品牌向上的有效路径。”林杰解释说,“上涨的幅度通常是由价格来衡量的。事实上,中国品牌产品的价值一直被低估。我们必须以比合资汽车公司更低的价格销售同样好的产品,因为他们在品牌上有溢价能力。所以中国品牌要走上去,用更有诚意、更高价值的产品打动我们的用户。”

车企除了在产品层面打动用户,还要做好用户运营。在这方面,林杰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公司的理解。

首先,消费者购买产品是基于对品牌的信任。企业要尽力为用户提供好的产品和后续服务,这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;

其次,作为企业,需要了解用户需要的产品和功能。在开发方面,也是要基于用户需求来开发。

再者,在与用户沟通的过程中,要更好地赋能对方,需要双向而不是单向反馈。企业基于用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应该进一步加强。

林杰观察到,现在的用户特别愿意参与品牌共建,他们也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用户,而是一个品牌的拥有者。所以车企要打造品牌,要和用户一起创造品牌。

当然,没有靠谱的产品,谈用户运营是个伪命题。“只有你的产品好,才有可能实现这些,用户才会和你一起创造,否则用户会给你带来抱怨和抱怨。所以好的用户运营一定是建立在一个可靠值得信赖的产品之上的。”林杰强调说。

“经过20多年的发展,中国品牌已经跨越了与合资汽车充电公司的所谓质量差距。”在林杰看来,中国品牌向上走的障碍越来越少。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,品牌的认知鸿沟被抹去。通过大数据可以看出,85后、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,在认知上不再对国货、国势、合资车企有偏见。

“因此,对于中国品牌来说,现在是坚定和持续的时候了。”

“冷”来袭,再穷也不能穷在研发上。

当然,在提升的同时,中国品牌也面临着外部风险。比如持续了近两年的“缺芯”,现在还在继续,在今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反复的疫情影响下,已经演变成了供应链危机。

对此,林杰认为,从大环境来看,都是一样的。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独善其身,但就整个供应链而言,吉利控股集团的一些品牌也与供应商有战略合作,所以会相对好一些。

除了芯片短缺,原材料价格上涨引发了车企涨价的“蝴蝶效应”。自2021年以来,包括特斯拉、上汽通用五菱、几何汽车在内的至少30多家主流车企,在近两年相继调整了旗下新能源汽车的价格。

7月下旬,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激情开麦,甚至当着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群的面。他怒斥电池价格太高,甚至声称自己是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。许多汽车公司也开始开发自己的电池。比如蔚来汽车正在研发磷酸锰铁锂电池和4680电池,并计划量产这两款电池。

各公司都在尽力确保他们的供应链安全。“大家说话都是半开玩笑的。”在林杰看来,整个电池价格上涨是受基础原材料的影响。比如碳酸锂,从2020年7月的4万元/吨飙升到今年3月的50万元/吨。“但整个行业还是要实现产业链的相互赋能。”

据悉,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与吉利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为——吉利时代。“在电池领域,我认为我们仍然需要与拥有更多资源的顶级电池供应商联手,共同拓展市场。”

相比自研电池,吉利更倾向于在全产业链做好布局。这种布局是为了与合作伙伴形成战略关系。“代工当然可以自己做,但是自己做不一定是最好的。有时候所有项目都是自己做,会带来新的挑战。我们把自研的重点放在电池、电控等环节,不会在原材料上投入太多。”林杰坦率地说。

尽管面临外部环境的挑战,吉利仍在朝着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努力,即165万辆。“下半年吉利、雷克萨斯、几何都会有很多产品上市。全新的博越L即将上市,星悦L即将推出一款续航持久的雷神超级电动混动版。这些新产品注入市场后,我们两个品牌的销量也将得到显著提升。”

在不确定的环境下,吉利不会减少研发支出。事实上,吉利刚刚走完了一段R&D比较高的时期,现在已经全面进入建筑造车时代。“传统领域的技术已经到了一个收获期,现在会有更多的投入到智能驾驶和智能驾驶舱领域。”

据悉,吉利汽车已布局L2和L3智能驾驶技术。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,新一代“NOA自动驾驶系统”将应用于雷克萨斯、吉利和几何的最新产品。用户可以通过FOTA订阅和升级不同的功能。

“再穷也不能穷在研发上,因为研发决定未来。”吉利致力于未来智能电动汽车赛道。(文/彭飞)

查看类似文章:行业视角更多整车精彩内容:人物访谈、碰撞结果、行业——各领域大数据新视角。

以上问题已经回答了。如果你想了解更多,请关注这个网站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热门文章

热点推荐

精选文章